清乾隆御制彩泥堆繪《山谷清幽印泥盒》
拍賣價:6,978,200元
為史上最貴的紫砂印泥盒
清乾隆御制彩泥堆繪山谷清幽印泥盒,成交價:RMB6978,200;尺寸:厚3厘米;直徑9.1厘米;拍賣公司:中金國際(香港)拍賣有限公司;成交時間:2017-11-24。
御銘海天初月紫砂硯
清乾隆·御銘仿漢未央磚海天初月紫砂硯
硯盒銘文:未央之磚,海天之月,泥豈異其埏埴,魄自永其圓缺,合而為研,滴露芳馞,詠希逸兮賦句,發清興以無歇。乾隆御銘。印文:比德 朗潤
銘文:仿漢未央磚海天初月硯。未央之磚,海天之月,泥豈異其埏埴,魄自永其圓缺,合而為研,滴露芳馞,詠希逸兮賦句,發清興以無歇。乾隆御銘。印文:幾暇怡情 得佳趣
QIANLONG PERIOD, QING DYANSTY A ZISHA INKSTONE WITH IMPERIAL INSCRIPTION
16.1×11.2×2.8cm
RMB: 3,000,000-5,000,000
銘者簡介:乾隆帝(1711~1799),名愛新覺羅·弘歷,清高宗,年號乾隆。雍正帝第四子。1735~1795年在位六十年。好學詩文,乾隆三十七年纂修《四庫全書》,并命撰《會典》、《一統志》及各省通志等,文德武功為清代諸帝之最。嗜書畫,縱情翰墨,囊括歷代法書名畫入藏內府,先后命侍臣編纂《石渠寶笈》《秘殿珠林》等。喜在古畫上題詩句,書法趙孟俯,圓潤秀麗,兼擅山水、花卉,偶寫佛像。
2014年西冷秋拍
成交價:RMB 4,600,000
明?寶顏堂款絞泥紫砂硯臺款識:寶顏堂
注:附潘持平鑒定證書
說明:絞泥工藝始于唐代,發源地主要在山西、河南和陜西一帶。而此種工藝用于紫砂制作,則自明朝時期便已出現。江蘇省泰州市出十一持明代絞胎圓壺內胎為紫砂,外部貼飾以一層紅,白二色相間的清絞胎泥,此器溜肩鼓腹,盡顯明代風格。該壺現藏干江蘇省泰州市博物館。而南京博物院院長徐湖平在其主編的《砂壺匯賞》中談到,絞泥紫砂器在明代時期便已出現,但數量很少,在清代幾乎沒有發現。據此推斷,此方絞泥硯臺應屬明代器物。此硯旁落款“寶顏堂”,此堂號為明代文學家、書畫家陳繼儒所用堂號。陳繼儒能書善畫,喜藏碑石、法帖、書畫印硯,一日其得顏真卿“朱巨川告身”真跡卷,遂將住處命名“寶顏堂”。明代周高起的《陽羨茗壺系?大家》載,時大彬“后游婁東,聞眉公與瑯琊、太原諸公品茶試茶之論,乃作小壺”。此處眉公指的便是陳繼儒。李景康的《陽羨砂壺圖考?正傳》載,蔣時英“初名伯敷,后客干昊,陳眉公為改字伯落”??梢婈惱^儒與當時的紫砂名匠交往其密。而此方絞泥紫砂硯臺做工極佳,定出自名家良工之手。因此推測,此方硯臺可能為陳繼儒的藏硯之一,彌足珍貴。 MING DYNASTY
A PURPLE CLAY INKSTONE WITH'BAOYAN TANG’MARK23.2x2.2 cm
RMB:100.000-150.000
款識簡介 : 寶顏堂,明代陳繼儒堂號,陳繼儒明嘉靖至祟禎年間人。文學家、書畫家,愛好壺藝。字仲醇、眉公,號鏖公、眉道人、白石山樵、白石樵、空青子、雪堂、醇儒。華享(今上海市松江縣)人,與同郡董其昌齊名。少負才名,曉智略,長于詩文。致力著述屢征不仕,有“山中宰相”之名。書法蘇軾、米芾。善畫山水、水墨梅竹,山水空遠清逸,梅竹點染精妙。得顏真卿書“朱巨川告身”,因名其所居曰“寶顏堂”。
成交價:RMB 1,380,000
紫砂陶藝家徐維明先生的紫砂水注作品集。作為陶藝名家,徐維明在創作紫砂壺外,以水注的形式溫補壺藝,長達十五年的日積月累中,這些或是風物諧趣或是現代肌理的作品漸成體系,藝術的光芒寂靜生輝,讓人感受到一個藝術家苦心孤詣的創作,以及他的內心、思想,行為方式,還原了陶藝對日常的一種綿長的守
《紫砂水注》
清 陳鳴遠《葫蘆水注》
成交價:RMB 690,000
也稱“水滴”,“硯滴”,文人磨墨用來滴水于硯面供研磨之用,紫砂水注造型可塑,異常精美。
成交價:RMB 7,015,000
迄今為止拍出最高價格的紫砂筆筒
彩泥堆繪,以不同的色泥為墨,以中國傳統的繪畫技法為基礎,運用刀、筆在有一定濕度的坯體上進行點畫,依靠泥的厚薄與不同色泥的表現效果,來展現中國傳統筆墨的韻味和意境。
薄意雕,即極淺薄的浮雕,是壽山石雕一種獨特的表現技法。清康熙時的楊玉璇和周尚均,開創了壽山石薄意雕的先身,到清末林清卿,吸收中國畫藝術精髓,使薄意雕達到崇高藝術境界。
筆洗,用來盛水洗筆的器皿,有時也會 用之蘸水調墨。以形制乖巧、種類繁多、雅致精美而廣受青睞。
清康熙雍正期《紫砂大三桃筆洗》
成交價:RMB 4,772,500
清代康熙、雍正兩朝,紫砂名家輩出,尤以陳鳴遠、陳圣思、陳孟瀛等陶藝大家為代表,所作多仿生蔬果題材,有落壺、文房、陳設器等,品種繁多,技藝精湛,其中以仿制桃形器最為精彩,為后世留下許多經典傳器。
康雍兩朝的紫砂桃形器,以桃杯多見,而桃形洗較為罕有。此筆洗以一束三桃連枝帶葉仿生做成的大洗,三個大、
中、小的桃實組合而成,取材自然,栩栩如生,枝繁葉茂,分布錯落有致,其尺寸之巨,造型之逼真,工藝之繁復,氣韻
之華貴,則為它品所不及,堪稱一絕,足證紫砂之巔峰技藝,極為名貴。
拍品取折枝壽桃為形,設計別出心裁,大桃、中桃半剖為兩個洗膛,小桃依傍其側為飾,通體敷以嫩黃泥,桃尖灑紅,留出紫泥本色的枝干,老枝嶙峋虬曲,秀葉筋脈清晰,起伏舒展自如,更顯桃實鮮活逼真,狀如實物。
康雍正兩朝為清代紫砂工藝的鼎盛時期,以精致素雅而著稱,仿生技藝更是達到了“與真無二”的程度。據《清文件》記載,雍正時期常有官員進呈紫砂器被照樣仿制成官窯,故推測康熙紫砂桃形洗或許對官窯桃洗有一定的影響。
由干器身尺寸巨大,又形取自然,桃實、枝葉偏在一側,胎壁厚薄、輕重難以均勻,且老干瘦結滿布,溝槽錯落,燒
造成型難度極大。其通體兼及本色、粉漿、灑紅,枝葉再加以雕琢刻劃,還要掌握干濕度,以致在窯燒過程中不會變形
工藝最為繁復,卻又完美演繹,非良工巨匠所不能及,亦為目前公私收藏中僅見,是為傳世孤品。
紫砂文玩雜件是雅室的點綴,可助你靜氣修心,也漸漸成為時下年輕人的文玩之物。把玩紫砂文玩,自身散發出幾分斯文和雅氣,提升個人品味,亦讓文事盛行。紫砂類的收藏投資已不只是紫砂壺的專屬,文房用具也同樣存在巨大的投資潛力和價值空間,既而受到大眾追捧。
本文由 紫砂學堂 作者:古宜 發表,轉載請注明來源!